1. 返回列表
      13 09月

      華人企業的轉型與全球化——2013王道論壇專題演講

                                                         王文銀

      (2013年9月)

        非常榮幸能夠參加今天這個盛會,感謝王道薪傳班施振榮先生、陳明哲教授為大家締造了一個“重塑商道,弘揚國學”的交流平臺。此前從未有一個企業家站在“王道”精神的思想高度來探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施振榮先生是古今第一人。上午聽了施振榮先生、石滋宜先生和陳明哲教授高屋建瓴的演講,我倍受啟發,也倍感振奮。這是一個傳承國學重塑商道的盛會,這是一個交流思想啟迪智慧的盛會,這是一個登高望遠觸摸未來的盛會。你能看得見多遠的歷史,就能看得見多遠的未來;你能想象到什么樣的未來,決定著你擁有什么樣的未來。如果你想擁有未來,就要和代表未來的人站在一起。王道精神既代表著歷史又代表著未來,王道薪傳班讓我們看到了高超的經營智慧和博大的人文情懷。新世紀的“王道”思想與國際經濟、企業轉型、全球戰略、科學發展等議題激蕩融合,必將產生更具有前瞻性和創造性的美好愿景,必將書寫更為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文明,必將讓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作出更偉大的貢獻。
        “王道”一詞對于中華民族,可以說是一種久違的榮光??v觀歷史,當“王道”思想成為社會的主流,往往標志著中華民族進入了一個開放、包容、進取的繁榮盛世。很高興我們今天一起坐而論“王道”,我想這就是盛世的景象。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根深葉茂,堪稱世界文明的奇跡。就像一門望族,世代繁衍,代代相承,生生不息。猶如一條長河,源頭入海,穿越群峽,綿延不絕。仿佛一棵老樹,萌生發芽,增添新枝,生機勃勃。臺灣與大陸本是同氣連枝,連為一體,只是漲潮的海水暫時將兩邊隔開而已。淺淺的海峽隔不開我們在弘揚中華“王道”思想上達成的共識。“王道”思想就是中華文化中最燦爛的智慧結晶,“王道”思想的興起將奏響盛世最華美的樂章。
        王道與霸術相對,就像戰略和戰術相對,理論和實踐相對,眼光與能力相對,宏觀與微觀相對,都是我們叫喊了五千年的詞匯。有些思想是不能舍棄的,任何一個思想都有它的深刻的歷史根源。“王道”就是這種不能拋棄的思想。這個世界有才華的人很多,有才能的人很少,富有的人很多,富貴的人很少,有知識的人很多,有智慧的人很少。真正有才能、有知識的貴人,是不會拋棄中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那些珍貴思想。因為“王道”就像太陽、月亮、陽光、空氣、水一樣,是不能忽視的存在,它的重要性在平時感覺不到,但是一旦失去,我們才懂得珍惜。
        大家有多久沒有好好看看天上的月亮了?因為遙遠的東西,總是不緊迫的。遠的事情也一樣,大家都知道理想和道德很重要,但并不緊迫,所以在不知不覺中,理想和道德就逐漸被淡忘了。多久沒有想過那些雄心壯志了?因為精神層面的事總是遙遠的,而物質層面的事,總是近在眼前而緊迫的,所以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王道”就是一種最高的理想,在緊迫的現實面前,“王道”思想顯得遙不可及,但它卻是不可忽視的。一直以來,我將“王道”思想看作陽光、空氣和水,“王道”也是正威一直以來努力踐行的一種商業精神。
        正威國際集團有幸成長在這樣一個太平盛世之中,成為國家富強的見證者,我們感到非常自豪。借助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東風,我們搶抓機遇,快速成長;伴隨著中國在大國崛起的道路上高歌猛進,我們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在近二十年時間里,正威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摸爬滾打,在科技發展的洪流中創新轉型,在跨越時代的步伐中與時俱進,目前已成長為以有色金屬完整產業鏈為主導的全球化集團公司,總部位于深圳,在國內成立了北京、上海、廣州區域總部,在歐洲(日內瓦)、亞洲(新加坡)等地設立國際區域總部。
        在做大做強有色金屬主業的同時,集團正式向電子信息、半導體產業、高新材料等高科技行業進軍,并業已形成全產業鏈的發展規模。在正威發展的第一個五年,我們從當初月銷售額200萬元的小工廠艱難起步,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接受洗禮,在危機中突破,厚積薄發開基立業;第二個五年,正威迅速擴張,抵御“非典”危機,鳳凰涅槃,櫛風沐雨高速增長;第三個五年期間,正威無懼世界金融危機實現逆風飛揚,完成全產業鏈整合;第四個五年期間,正威加速實施全球化戰略,實施國際化市場、國際化人才、國際化管理和“大增長極、大產業鏈、大產業園”的三大發展模式。今年,正威進入世界500強,位列387名;未來十年,我們要向世界百強進軍。
        未來一段時期,世界經濟中低速增長將成為一種常態。整體來看,影響未來世界經濟走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第一,歐洲債務危機仍舊是一個重要的不確定因素。第二,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釋放流動性的規模、速度和波及面都會對世界經濟產生一系列影響。第三,貿易保護主義仍舊是制約貿易健康增長的因素之一。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任重而道遠。第四,大宗商品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未來世界經濟的中低速增長意味著對包括能源在內的大宗商品需求總體穩定,但其價格波動幅度還取決于流動性的數量和流向。第五,全球治理和區域合作前景值得關注。第六,地區安全危機可能對世界經濟產生消極影響。未來,全球經濟的格局將發生深刻的改變,一個地方、一個國家的發展有三個前提條件,市場、人才、資金決定著經濟景氣。比如:中國有市場,印度有市場、非洲也有市場,從理論上講都會成功;第二個條件是人才,中國有人才,印度有人才,然而非洲人才稀缺,將會被淘汰出局;在第三個層面來看,中國有大量的資金,印度、非洲缺少資金。所以這三個區域的經濟發展趨勢就很明朗了??v觀世界經濟全局,世界正在融合為一個巨大的經濟體,正在邁向一個巨大的經濟體。目前世界100大經濟體中,51家是公司,49個是國家,可以遇見,未來的中國必將出現大量富可敵國的企業,成為讓世人仰望的巨大經濟體。如果往后無限延伸,主導這世界的將是企業而不是國家。
        全球市場瞬息萬變,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制定一個一勞永逸的發展戰略。目前,經濟全球化風起云涌,科技革命大浪淘沙,特別是中國經濟的外部條件和內在因素發生了重要變化,中國企業必須謀求轉型升級發展。正威自創立以來不斷在轉型中尋求突破,未來,正威也要在不斷轉型中謀求永續發展。正威第一個十年,我們成為了制造的正威;第二個十年,我們稱之為資源的正威;第三個十年我們將轉型為科技的正威;第四個十年,我們要做產融的正威;第五個十年,我們立志做思想的正威。我們在轉型發展過程中一路走來,有一些激動人心的案例,也交過“學費”。我們總結出一些經驗,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一是,全產業鏈整合;二是,商業模式的轉型;三是,企業文化的轉型升級。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正威的全產業鏈整合。正威從電源線行業起步,在企業的不斷壯大中,我意識到:“誰能控制某種商品的供應,誰就能實現超額利潤;誰能控制產業鏈的上游,誰的市場控制力越強。有色金屬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是稀缺而又重要的戰略資源,隨著全球稀缺資源消耗的增加,其稀缺的程度只有日趨加重,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有色金屬將保持著長期上漲的總趨勢,所以,握有這些稀缺資源,無疑將大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自2003年起,正威開始向產業鏈的上游擴張,先后在國內的江西、云南、內蒙、青海、安徽和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亞等地購買了大量礦產資源,并斥資在江西贛州打造銅、鎢采選、冶煉及深加工產業園,從而進入這兩大行業最上游的采選、冶煉領域。2008年,集團在安徽銅陵投資30億元,建成了年產25萬噸精密銅桿項目,實現從精銅砂到銅桿的一條龍產業鏈。江西贛州礦業產業園和安徽銅陵銅加工產業園的建立標志著全球最完整的集礦業開采、開發與冶煉、銅桿加工與線纜精深加工、銅材貿易于一體的銅產業鏈整合成功。在此前,由于購買銅礦投機巨大,風險也大,電源線行業的產業鏈條一般只延伸到銅加工。而我們收購銅礦在全球率先打通了電源線生產的產業鏈條,可以說是從“石頭”做到“插頭”。2005年末,國際基金在銅期貨市場不斷推高銅價,許多銅加工企業損失慘重,但正威憑借著全產業鏈經營,提高了整體抗風險能力,從而躲過了一劫??梢哉f,這次危機大大考驗了正威全產業鏈的競爭實力。
        現在全球化企業的競爭已從最初的供應鏈的競爭,客戶鏈的競爭,升級到產業鏈的競爭、價值鏈的競爭,并最終升級到產業生態鏈的全方面競爭。在全產業鏈基礎上,我們正在整合全價值鏈,也就是說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節點都要發揮出它的最大價值,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行業最優秀,甚至要求我們的每一個供應商都一起成長,共同追求卓越。正如一木是木,兩木成林,三木成森,一片森林可以改變氣候;一人是人,兩人成從,三人成眾,眾志成城可以改變世界。掌握全價值鏈的集團企業將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生態系統,從而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這種改變世界的力量是積極進取的力量,是互惠共贏的力量。正如施振榮先生對商道的解讀:商,是共創價值;道,是誠信多贏。我在此分享一下個人對商與道的理解,商:是社會組織的細胞,道:是正確生長的智慧與規律。我相信:我們對未來行業生態發展的期許是符合商道的“共創價值,誠信多贏”理念的,也是符合“王道”精神的,我們正朝著這一目標默默地努力。
        中國經濟經歷了30年兩位數高速增長后,目前正處于調整期和闖關期,社會已經由生存型階段轉變為發展型階段,帶來了需求結構的戰略性升級,由于消費結構的改變,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將催生大量新型的商業思想和商業模式。
        今天已不是一個工業經濟的時代,而是一個商業經濟、服務經濟的時代。工業經濟時代強調的是供應的經濟,服務經濟時代強調的是需求的經濟;工業經濟時代強調的價格的經濟,服務經濟時代強調的是價值的經濟,這是人類歷史前進到21世紀進程的一個巨大的商業革命。今天,諸多的企業用一種工業經濟的思維去主導產業轉型,必然失敗。因為今天不是一個產品稀缺的時代,不是一個品質成本的時代,不是一個制造技術的時代,不是一個資金資源的時代,今天是大數據的時代,是云計算的時代,是物聯網的時代,是智慧城的時代。這個時代有一個特征:就是“爆炸式的顛覆”。蘋果手機一推出,全世界照相機企業的生意都受影響,汽車導航儀的企業快速衰落。有一天,一些傳統企業比如商場、銀行等等一定會被網絡公司取代,如果它們不繼續創新的話,就會告別這個時代,因為這是一個網購的時代。時代的前進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這是一個比拼商業理念、服務理念、商業模式的時代。因此,企業要轉型就必須不斷探索全新的商業思想和商業模式。未來,企業必須具備三大能力:
        第一是具備更為成功的先進的商業思想,這樣才能做到持續引領。今天企業的競爭,不僅是過去的三大標準、五大價值、七大優勢的競爭,是生態鏈的競爭,真正偉大的公司,真正的商業運作,是跨越血緣、地緣,跨越人情的。
        第二是具備強大的創新能力,創造性的執行能力,這樣才能快速成長。理論和實踐相隔一個太平洋,只有將偉大的理念轉化成偉大的創新能力才能填平這個太平洋。
        第三是具備持續為社會貢獻“全新產品”和“全新服務”的能力。最終做到永續經營。傳統的產品和服務是迎合大眾需求,而“全新產品”和“全新服務”將創造需求。也就是說產品和服務包含著最先進的思想和理念,他會通過自身無與倫比的魅力,每個產品自己帶有特殊情感語言,會呼喚他的客戶。
        目前,正威正在形成自己獨有的商業模式,我們正圍繞電子信息和半導體全產業鏈新城、高新材料全產業鏈新城的發展思路,秉持“產城經濟、工商聯動、優勢合作、和諧發展”的理念,結合獨創的“產、學、研、居、旅,商、物、貿、金、總”發展模式,實現“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的全新產城融合模式。今年6月,我們在四川廣安投資建設了高新電子信息材料產業基地;8月,位于甘肅蘭州新區的正威電子信息產業園也破土動工。未來,我們計劃將正威所有的產業基地一律打造成產業與城市融合一體的科技新城。
        正威科技新城集合產業、大學、研究、居住、旅游、商業、物流、貿易、金融、總部等十大元素于一體。我們講有高樓就是有成就,有燈光就是有開放,有草坪就是有水平,有雕塑就是有藝術,有大樹就是有歷史。一個大學的偉大,不是因為大樓而偉大,是因為有大師才偉大;一個城市的偉大,同樣不是因為大樓而偉大,而是因為名人,因為名牌,因為文化才變得偉大。我們希望正威的科技新城將是有大樓,有大師,有名人,有名牌的現代化高科技城市。
        正威高科技產業新城的十大要素:產業將為區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引擎,形成支柱產業,主導產城經濟的發展、定位及規模。大學將高端人才的二次培訓升級,打造企業準職業經理人培訓基地。為產城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地人力資源。研發中心將匯集全球頂級技術人才、科學家攜手研發、創建,確保產業競爭力處于國際領先狀態。居住園區將吸引國際專家、科學家、高管定居科技新區,確保產城經濟持續發展力,并為區域帶來旺盛的消費力,安居才能樂業。旅游是產城經濟的對外形象窗口、國際形象交流平臺、展示產城經濟成果,提供現代化風景區;商業可以刺激區域經濟發展、為區域提供完美配套,滿足國際市場消費需求,吸引高端人才進駐。物流中心的建立可以確保信息化高度集中,同步環球市場,為企業全球產業升級做無縫連接。貿易就是要建立全球商貿平臺,集中采購、縮短交易時間、流程并為區域經濟提供強大的產值經濟。金融則可以快速整合平臺資源,提高資金利用率,以高流動性提高產值,支持產城經濟迅速發展。正威未來將在科技新城建立區域性總部,管理整個電子信息產業新城。這就是我們產城經濟的商業模式。
        從文化的角度談企業轉型,則首推“王道”精神。中國傳統的“王道”思想既是治國之方,又是經商之法。孟子主張將政治與道德合一,“以德行仁,以王天下”,如果引申到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方面,則是商業和道德的合一。今天的企業必須懂得開放、包容,必須懂得持節、守正,必須懂得共享、共贏。施正榮先生曾精彩地描述了東西方公司管理文化的差異。西方管理的盲點是:人性貪婪、目光短淺、追逐利潤、喜歡張揚、過度冒險。而東方管理的盲點是:猜疑,陌生人得不到信任;保密,師傅總會留一手;獨裁,把權力都抓在自己手中;優越感,對自己的行事方式深感自豪和優越。正榮先生的概括非常精準,要逐步改變這一現狀必須改變文化內核。“王道”精神就是改變文化內核的思想力量。五年的企業靠機遇,十年的企業靠管理,百年的企業靠文化。企業文化是公司的未來,是明天的生產力,是企業生命之源!正威的企業文化理念是:一元、二維、三公、四德、五心、六勤、七能、八品、九優、十步,共包含五十五個關鍵詞。如果企業只能做一件事,就是把企業的文化建起來;如果要做兩件事,就把人管好,把物管好。如果要做三件事,就要抓住企業的現金流、利潤率、成長性。如果要做四件事,就要抓好投資控股、融資變現,規模經營,專業分工。如果要做五件事,就要請高人指點、貴人相助、本人努力、親人監理、小人監督。我把這個稱作企業文化的“道”和經營管理的“術”之間的融合。
        這些年來,隨著正威集團國際化步伐的加快,我們深深感到要想企業國際化,必先理念國際化。在全球化的視野、全球化的理念,全球化的管理,全球化的經營共同作用下,才能形成兼容并蓄的企業文化。正威倡導“知行合一 成就夢想”,偉大的思想家荀子曾說: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只有能說能行的人才是國家的瑰寶,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智慧生長理論:智是知道如何成就自己,慧是知道如何成就別人。智是知道如何前進,慧是知道如何后退。智是知道如何拿得起,慧是知道如何放得下。智慧是人對宇宙間萬事萬物客觀規律的正確把握。
        我們把企業文化發展分為三個階段:一是企業管理階段,這一階段的關鍵詞是戰略、組織、團隊、創新;二是企業文化階段,這一階段的關鍵詞是健康、快樂、幸福;三是企業禪道階段,這一階段的關鍵詞是和美、創意、恒久,在這一階段,企業和員工是處于身、心、靈的一致。企業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企業禪道階段,這個階段企業的特征是:和諧美麗,創造意達,永恒久遠。企業文化想做到恒久,要像家庭一樣具有穩定力,要像宗教一樣具有持久力,要像軍隊一樣具有戰斗力;要像學校一樣具有學習力。
        總之,對今天中國的企業來說,轉型升級任重而道遠,進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萬劫不復。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企業也一樣,必須自己革自己的命。戰略決定未來,組織決定成敗,團隊決定成就。無論被迫轉型還是抓住機遇引領轉型,戰略、組織、團隊是三個最重要的因素。能否制定精準的戰略,在創新的商業邏輯和產業邏輯下,對轉型戰略做出一個內外一致、上下協同、首尾相顧和快慢結合的系統調整,將直接決定著企業能否抓住轉型升級的機遇,直接決定著企業轉型升級的成敗。
        《2012年IBM全球CEO調研“中國洞察”》報告(每兩年發布一次)顯示,相對比國外同行,中國CEO在變革組織結構、治理模式、外部協作、領導團隊等方面有著更強的意愿。在未來3到5年中,計劃對以上領域進行變革的中國企業,按比例比全球同行要高35%,體現出中國企業蒸蒸日上的特有活力。報告也顯示,中國企業特別關注全球化。在定義CEO的成功特性時,60%的中國CEO選擇了“全球思維”,高于全球平均48%的水平。數位中國CEO都將全球化列為自己企業面臨的最大的機遇和風險。這表明中國企業正處在“走出去”的關鍵時期。
        全球經濟一體化讓企業無法偏安于一國,這就促使“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必須放眼全球市場,整合全球資源,吸納全球人才。在中國企業融入世界,融入投資所在國的過程中,關鍵在于文化的融合??v觀國際格局,東西方文化沖突,東西方價值觀沖突,是短期內無法改變的,而普世價值是大多數西方國家普遍認可的。因此,在東方文化、東方哲學的積淀中,融入西方普世價值可以促進文化的融合。這也符合“王道”精神的開放、包容的特性。只有開放、包容,國際合作才能共贏天下。
        一個企業跑得最快,也只能觸摸到這個時代的腳后跟。為什么那么多企業最后被這個時代拋棄?就是因為他的思想落后。為什么思想落后?因為他沒有學習?,F在很多企業處于21世紀,用著19世紀的理論,20世紀的管理方法,管理著21世紀的企業,怎么可能贏?一定失敗。學習是解決任何問題的唯一方法。但是也不能亂學習,很多企業就是亂學習死掉的。我們要保持開放、包容、合作的學習心態,與狼共舞,但不結盟。但是,不一定是西方的就正確。有一個經典的小段子:拆了故宮建白宮,故宮代表中國特色的,白宮代表西方特色的,最后故宮拆了白宮也沒有建起來。所以,華人企業要走一條有自身特色的道路。“王道”就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企業做好做成功,只要求老板厲害;企業做得優秀,要求中層管理者厲害;企業卓越與偉大,要求企業每一個員工都很厲害。我們不僅要做到卓越和偉大,同時也要低調,我們要學會“隱”和“忍”,隱是我們看得到別人,別人看不到我們,忍是心字頭上一把刀。從古至今,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見風浪撲虛舟。
        今天是一個“爆炸式顛覆”的時代。全球化的道路充滿了未知的風險,而現實又殘酷地逼迫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國內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已經轉向新的三駕馬車,即城市化、資源化和金融化。中國的人口優勢、成本優勢、市場優勢、土地優勢,已經不再成為優勢,九重要素疊加,中國已經進入高成本時代。三十年高成長形成的浮力和慣性再也不能依賴,不能再把老優勢當回事了,再就著比較優勢發展是死路一條。未來中國企業只有三種優勢可以依靠——
        第一種是融合優勢、產融結合優勢,改造企業的供應鏈,改造企業的產業鏈,改造企業的價值鏈,改造企業的生態鏈!以后再沒有清晰的、經典的制造業企業,只會有在大量的商業模式創新過后所呈現的令人看不懂、像制造業又不像制造業的混合生態。
        第二種是速度的優勢:就企業而言,我們都很清楚,比資產規模、經營設施、競爭格局更重要的是運營速度??焓谴驍〈慰煲蛩氐年P鍵,不管對手有多少優勢,只要它在速度上輸給你,它就只擁有次于快的因素。所以,一個絕對的大挑戰是如何創造速度能力、形成速度優勢。
        第三種是時空的優勢:中國制造業企業生于亂世之秋,在跨國企業形成種種封鎖的當下,我們必須有長時間的規劃,在長時間發展中目標不動搖,咬牙隱忍,不顧一時一地之榮辱成敗,規劃大明天,算計大明天,設計和推進大明天,才能取得最終的主動和勝利??臻g優勢的形成是對外要胸懷全球,必須繪制企業自己版本的四種地圖——第一張是國別資源地圖,把感興趣的、想去接觸的各個國家分別有些什么資源弄個明白;第二張是國別進入壁壘及應對措施地圖;第三張是國別潛在合作對象及聯盟地圖;第四張是國別財稅資源、金融資源地圖。
        中國企業有很強的優勢,所以經濟發展全球第二,十年之后,中國肯定要成為全球第一。美國在1997年時有世界500強企業197家,今年只剩下132家了。日本的經濟20年前是中國的4倍,現在中國是日本的近1.5倍。20年前,日本的世界500強是149家,今年只剩下了59家,90家世界500強企業沒有了。20年前中國沒有一家,現在有85家。歷史的潮流,經濟的發展是有規律的,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中國今天的強大是人類歷史的經濟和政治的車輪推動到新的平臺之上。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越來越多的企業登上世界舞臺,“王道”思想必將成為世界的潮流。
        最后,我引用《道德經》第一章來結束我的演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所謂“道”既玄妙,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


        祝在座的各位嘉賓朋友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欧美老妇人XXXX一区二区三区